【好文分享】教育孩子,必须从接受孩子的天生气质开始……
发表日期:2016-08-09    文章编辑:lphealth    浏览次数:

我们经常发现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害怕生人,有的不怕陌生。专家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必须从接受孩子的天生气质开始……

我们还经常会说一个人有某某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是一个人对内和对外的一种反应模式。

 

家长养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去观察孩子的气质是什么样的,这样孩子才会充分发展。

下面介绍了一个儿童气质理论,这个理论把儿童的气质分为九个向度:

 

  第一个叫活动量。指的就是孩子日常活动的时候,身体活动量的高和低。活动量大的孩子,比较好动,你可以说他活泼可爱,也可以说调皮捣蛋,全看大人从什么角度看。活动量大的孩子,能量大,家长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让他做运动,做家务,就能把好动变成他的优点。

 

  第二个是规律性。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作息的一些节奏。规律性强的孩子,起床吃饭睡觉,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有的孩子晚上要睡觉就喜欢做事情,怎么办呢?这时候父母可以先帮他把想法记下来,然后告诉他第二天再做。而且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睡,如果有事要处理,等孩子睡着之后再做。

 

  第三个叫趋避性。指的是面对新事物,孩子第一反应是接受还是拒绝?比如家里来了个朋友,和孩子打招呼,孩子一下躲家长后面去了。这个反应就是趋避性。这样的孩子,基本上对一切新事物都拒绝,融入新环境比较慢。家长要引导和支持这种孩子,见到外人他不打招呼,别说孩子没礼貌,害羞胆小,非要解释的话,说孩子没准备好就可以了。

 

  第四个叫适应性,指的是孩子对刚接受的事物,能不能持续接受。但这种孩子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好,孩子就可能学坏。还有一些孩子适应性不好,你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环境。比如,你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改变,增加生活的规律性。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早上不愿意去,那么你就要在固定时间,让固定的人去接孩子。还有就是做事之前,给他一个预告,比如等一下去哪儿啊,玩什么啊,都提前和孩子说一下,说得越清楚,他准备得就越充分。

 

  第五个叫做反应强度,指的是孩子喜怒哀乐的时候,反应强烈还是温和。说话嗓门笑声都比较大的孩子,反应强度比较强。这种孩子的情绪容易被看到,能及时得到回应。而反应强度弱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比如幼儿园午餐还剩两个鸡蛋,老师问谁想吃,肯定是反应强度强的孩子先举手大声说我要,他就吃了。所以我们要锻炼反应强度弱的孩子的表达。比如,家长问他吃不吃苹果,他摇摇头不说话,家长可以说自己听不懂,让他把想法说出来。练习多了,孩子的表达就会进步了。

 

  第六个是情绪本质,指的是孩子在一天里是经常开心,还是经常不开心。有些孩子见人就开心,大家就喜欢和他接触,他的大脑也能得到更多社会化的发展,就会更活泼。有的孩子呢,比较严肃,但不一定是不开心,可能只是没表现出来。家长可以让孩子照镜子,看自己笑和不笑的时候,哪个更可爱,让孩子经常保持笑容。每天分享感恩,也可以增加孩子开心的情绪。

 

  第七个是坚持度,指的是孩子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坚持还是放弃。比如你和孩子说好明天去公园,但下雨了去不了,孩子可能还是要去。和父母较劲的时候,这种孩子比较难搞,觉得坚持一下可能父母就改主意了。对坚持度高的孩子,不要整天对他说不行,看法不一样的时候,别马上否定他的想法,花时间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坚持度低的孩子,比如容易妥协放弃,经常说我没办法,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看看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当难度降低,而且有人和他一起做的时候,他才愿意去做做看。

 

  第八个是注意力分散度,指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容易转移。孩子在三岁前注意力是分散的。从进化上来说,三岁前孩子要快速认识世界,所以看到新鲜事物就要去探索,这个时候他会注意周围所有的东西,就会显得不专注。随着长大,他会慢慢变得专心。所以三岁以下注意力分散是很正常的。如果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注意力还是非常分散,就需要多加关注了。

 

  第九个叫做反应阈,就是咱们说敏感度。也就是孩子的各种感官对环境变化是不是很敏感。反应阈低的孩子,比较敏感,比如有的小女孩儿,夏天必须把头发绑起来,因为出汗让她的头发黏在脖子上,这样会不舒服。反应阈高的孩子,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会有感觉,他们的感官相对迟钝一点,不太分辨冷热,有时候对疼痛也不太有感觉。

 

 

专家有话说

 

  上面就是孩子的九个气质向度。其实气质本身不分好坏,关键是孩子的气质和环境配合的好不好。比如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去听音乐会肯定表现不好,但如果你带他去四处玩耍活动,没准他就能变成一个运动好手。所以,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气质,家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找到适合孩子气质的发展方向。

 

有的孩子适合虎爸虎妈式的教育,但有的孩子只能采用温顺鼓励的教育模式,使用虎爸虎妈方式会导致严重后果。

 

或许,你对你孩子的气质不满意,但作为家长,你必须接受孩子的气质,气质是天生的,是终身的,一般很难改变的。接受小孩特殊的气质,是每一个家长必须做的。

 

关注阿斯伯格,善待特质人群,造福人类!
 
 

 

 
阿斯伯格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的症状类似自闭症,但是症状比较轻微,阿斯伯格和自闭症在诊断上同属于“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简称ASD),美国称为“广泛性发展障碍“。阿斯伯格症在童年常常有社交隔离以及行为异常的症状,智力较好,但情商较低,有社交互动上的困难。当人们用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去对照前人时,突然发现牛顿、爱因斯坦、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凡高、达尔文、等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物,都可能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台湾画家朱德庸在前年53岁时也发现自己是阿斯伯格。

 

 

阿斯伯格的主要特征
 
 

1.绝大部分as为男孩,大部分as的父母有较高学历或智力,大部分as父母来自不同地区,一部分as的父亲或母亲有一定as特征

2.比较聪明,智力较好。

3.情商明显低于同龄人,显得幼稚,心理年龄约只有2/3。

4.不合群,无法和朋友玩起来,积极交友,但屡屡受挫。内心愿意交流和沟通,但因为缺乏交流方法,常和小朋友造成冲突,从而变得孤独和情绪起伏。

5.对社会信息的解析能力差,容易焦虑,遇到挫折有时会大发脾气。

6.大部分as对空气、气味、声音、理发、光线、肢体接触等敏感,大部分有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等。

7.多动,有些课堂纪律比较差。但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

8.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不包括游戏电视等)非常专注, 且会因为过于专注而忽略其它事。如果不让其做这些事,会强烈反对。

9.有某方面惊人的能力,比如在认字、背诗、图表等机械记忆方面,整体成绩不一定很好,但对于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却有很深的了解。

10.喜欢自己走来走去的思考问题,或独处思考,若有所思。

11.行为刻板,动作笨拙,动手能力差。大部分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大都书法不漂亮,

12.小时候喜欢和其他孩子玩假想类的游戏,大了也容易和孩子们玩假想类的游戏。

13.诚实,一般不会撒谎,嫉恶如仇。

14.不喜欢变化,比如作息等,对未知的情景有恐怖感,对新环境感到焦虑,喜欢拖拖拉拉。

15.缺乏相应年龄的对书包等物品的准备和整理能力。

16.对于日常隐喻、笑话、讽刺的话语领悟能力较低,但自己又自创不好笑的笑话。

17.对话时,眼神不交流、飘移。

18.说话很直,有时会言语伤人,或说出不礼貌的话,自己还没有察觉。

19.不注意周围事物微小的变化,包括别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20.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语言往往表现为叙述性的或单向性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型或交流性语言。

21.难以同时做几件事,难以接受多个指令,难以和多人同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