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会您【行为矫正】……
发表日期:2020-03-05    文章编辑:lphealth    浏览次数:

案例1花花两岁,玩抽屉开开关关能玩半个小时

1 花花两岁,玩抽屉开开关关能玩半个小时

(一次只干预一个问题行为,此问题描述不清晰)

2 对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下这个行为一般是在什么时间/地点/环境下做的,每次行为前发生过什么,分别具体是什么表现,以及他人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3 如果这个行为并没有伤害自己影响到别人,破坏环境,可以不判断是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从案例简单的描述来看,并没有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影响,但如果在记录行为过程中发现,此行为对行为发生前环境的人事物有影响,并维持一定频率。判断为问题行为,需要行为矫正。

4 去医院做检查,需要排除身体病变,是否和生理状况有关系。如果有,需要先处理生理原因,处理后还存在此行为问题,需要继续做行为矫正。

5 判断孩子整体能力,是否和肢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不够有关系。如果存在感觉寻求,则需要在后期综合使用ABC的时候,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感觉输入。认知也需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认知能力在哪里。

6 单从上述对花花行为的描述来分析儿童心理,此刻板行为和自我刺激有关。

7 综合使用ABC

【前因】:如果有感觉方面的寻求,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感觉输入,帮助孩子理解经常开关抽屉会对抽屉造成伤害,或者开关抽屉发出的声音打扰到了其他人。鉴于孩子只有两岁,不太能理解这些,可以通过给他做示范或者图画故事的方式,拟人化“抽屉经常被打开,他会累坏的”等等,也可以让孩子切身体会,当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旁边的噪音会让自己很难受。具体根据行为的观察记录做调整。

【后果】:在孩子出现这方面行为的时候,示意停止,并给予另一个刺激(对环境影响小,不会对自己对他人造成影响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注意,防止新的刻板行为代替旧刻板行为,替代性行为需要换。

8行为动机思考,反思宏观问题

给予孩子需要的感觉感受,了解孩子在开关抽屉的时候,兴奋点在哪里,是不是缺少了这一方面的感觉输入。平时的生活环境是不是比较单一,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不多,会不会让孩子经常感觉到无聊,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9 设想发展问题,此前去医院检查后,有没有发现一些生理上的问题。某些神经发育迟缓导致的异常行为,在相应的治疗下会慢慢完善。也有可能是教养方式不佳导致,需要调整孩子生活环境,多陪伴孩子,增加兴趣。同时分析问题行为发生后的成人表现,是否成人表现增加恶化了问题行为。

案例2:木木4岁,喜欢用手打墙,打玻璃,手背受伤也不管

1描述问题行为:木木4岁,喜欢用手打墙,打玻璃,手背受伤也不管

2问题行为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木木出现用手打墙,打玻璃的时间,地点,行为前环境,行为前因,行为表现和他人反应。

3判断问题性质:用手打墙,打玻璃,手背会受伤,属于伤害自己,可能发出的噪音还会破坏规则影响他人,判断为问题行为,需要干预。

4排除身体病变:因为木木即使手背受伤也不管,怀疑痛觉、神经性皮炎等神经问题,需要先去医院检查,排除身体病变。

5提升整体能力(排除由于能力问题引起的问题行为):

5.1注意力问题:是否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做老师或者家长交代的任务,导致无聊打墙打玻璃,提升注意力能力

5.2模仿力:是否在身边或者电视等渠道模仿到类似的问题行为,避免不恰当行为的模仿,导入正确行为的模仿

5.3肢体运动能力:

5.4认知理解能力:由于认知能力不足,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提升认知能力

5.5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语言表达不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而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和婴儿用哭提要求类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6情绪情感能力:无法正确表达情感,用拍打来表示开心或者生气,提升情绪情感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5.7社会交往能力:无法与人产生正常社交,没有社交表达,没有伙伴一起玩,只能自己和自己玩,或者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同伴注意。提升社交能力。

 

6分析儿童心理:

6.1实物强化:为了得到某样物品

6.2寻求关注:为了得到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等外界的关注

6.3逃避:为了不想做当下的任务,事情

6.4自我刺激:一种自我刺激行为,满足内在秩序感

7综合使用ABC

7.1实物强化:为了得到某样物品,如糖果。

*行为前控制:满足孩子,提前给予糖果;提前预告如:“现在不能吃糖,回家后可以吃糖”;消除诱因:把糖果收起来,不让木木看见。

*行为后控制:不给与满足,不给孩子糖果,从背后并双手握住木木的手,打断问题行为,不说不看不生气,等孩子冷静下来,可以转移注意力,给予木木一个有趣的玩具或和木木一起拍拍手,玩打手背的游戏,等等。

*思考动机调整:行为规则不够好,建立行为规则,过度满足和保护,教养过程中不过度保护和满足,给予充足的感觉统合套餐,特别是手部寻求。

7.2寻求关注:为了得到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等外界的关注

*行为前控制:提前预告如:“妈妈现在要和老师交流,你要安静坐着/你可以去玩会儿沙子/你可以把这个涂色涂好吗?”

*行为后控制:不给予关注,无视线,语言,情绪交集,从背后并双手握住木木的手,打断问题行为,不说不看不生气,等孩子冷静下来。(行为上的反应算不算也是一种关注?)

*思考动机调整:缺乏安全感,所以寻求关注,多对孩子表达爱意。让孩子做力所能力的事,感觉到存在的意义。

7.3逃避:为了不想做当下的任务,事情

*行为前控制:不让孩子进行太难的引起问题行为的任务

*行为后控制:辅助孩子完成任务,清晰提示

*思考动机调整:难度太大,导致了逃避和问题行为,讲任务难度分解,降低难度,多鼓励孩子。

7.4自我刺激:一种自我刺激行为,满足内在秩序感

*行为前控制:给孩子足够的手部刺激,按摩,感觉输入;

*行为后控制:打断问题行为,从背后并双手握住木木的手,打断问题行为,不说不看不生气,等孩子冷静下来,替代行为:让木木拍拍手,一起击掌,玩打手背的游戏,等等。

*思考动机调整:感觉统合失调,给予孩子需要的感觉餐,丰富孩子的环境和兴趣。

8反思宏观问题

教养问题:是否由于教养问题,过度满足和保护等等问题导致的孩子行为问题

集体环境:是否孩子身处的环境低于或者高于孩子的能力水平,导致孩子感觉无聊,所以出现问题行为

9设想发展问题

神经发育问题:某些神经发育问题会随着神经发育的完善逐渐好转

教养方式问题:教养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否则会逐渐恶化

案例3:4岁自闭症花花和发育迟缓木木在上音乐课,进行干预训练,音乐老师发了沙锤给每个小朋友,老师示意摆动沙锤,花花趁妈妈不注意,把沙锤扔了

1 问题行为:音乐课上扔沙锤

2 问题行为观察记录:请老师或者妈妈观察一下花花的这种行为的发生有没有特定的日期;行为发生持续的时间或者次数;行为发生的地点是否只在音乐课上有还是其他课其他地点也会有;观察花花的这种行为发生前的环境如环境是否嘈杂等;观察花花发生这种行为的前因;观察花花扔沙锤前和扔沙锤后的行为表现;观察花花是否不管其他人对她这种行为有没有反应都会发生。

3 判断问题性质:花花的行为影响到了上课规则,同时观察花花除了扔沙锤是否还伴随有其他情绪行为,花花扔沙锤的行为是否有影响或者伤害到其他小朋友,以及维持的时长、强度和频率。

4 排除身体病变:根据描述排除身体疾病的可能。

5 提升整体能力:判断花花的整体能力如模仿能力是否落后,肢体运动能力是否不协调,认知理解是否有问题不理解老师的指令,语言理解是否有问题不会表达所以用这种方式,情绪情感表达是否有问题,社会交往能力是否有问题是否是用这种方式在和木木交往。

6 分析儿童心理:分析花花是否是因为需要某种实物而被拒绝才扔沙锤;是否是在寻求老师或者妈妈的关注;是否是在逃避老师的指令或者逃避上音乐课;是否是喜欢扔东西或者特定的喜欢扔沙锤这种行为,从而满足自我刺激。

7 综合使用ABC:

行为前因控制:避免花花接触沙锤;提前告知花花音乐课上有沙锤,要把沙锤拿好跟着老师指令做;在花花拿到沙锤之后,妈妈可以在旁边握着花花的手,避免花花把沙锤扔出去;如果是花花有手腕部寻求时可以做一些手腕部本体觉活动满足感觉需求。

行为本身:如果是花花想要表达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如想去厕所,所以用扔沙锤方式来表达,可以辅助花花表达想说又说不出的话。

行为后果控制:如果花花是在寻求关注并且这种行为是偶然发生影响程度低的话可以用消退法,妈妈和老师做到不看不说不生气;也可以让花花把沙锤捡回来,如果花花继续扔沙锤的话可以把沙锤收走,把沙锤收走之后如果花花还有其它情绪行为的话可以把花花带离音乐课,隔离起来,注意隔离时保护好孩子避免孩子有其他情绪行为问题伤害到自己;也可以在花花有这种行为之后进行正惩罚,如吃饭时撤掉花花喜欢吃的食物,以此减少花花扔沙锤的行为;也可以用厌恶刺激如吃饭的时候把食物换成花花不喜欢吃的食物以此减少花花扔沙锤的行为。

8 反思宏观问题:是否由于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花花太过纵容等导致花花没有规则意识;是否是音乐课的环境让花花有抵触心理等导致花花有这种行为。

9 设想发展问题:花花的这种行为对之后的生活是否有影响,目前来看可能会有影响如可能会没有规则意识,扔东西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等;检查是否是由于神经发育迟缓导致这种行为,如果是会随着神经发育完善逐渐好转;如果是教育问题或者环境原因可以适当调整。

 

乐培心理,擅长一对一,专业感统训练、专业视听觉注意训练,专业语言训练,专业情绪素养训练、专业行为功能分析矫正训练……专家领航,专业测评评估,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针对孩子情况实时进行调整……师资定期培训提升……全面提升儿童感统、注意、语言、记忆、思维、想象、学习等能力;打造一位情绪稳定、社交正性积极的有学习能力孩子……

每月定期开启【读懂情绪 读懂孩子】公益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家长系统读懂孩子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疾病的能力……给到孩子充沛的归属感,就是给到孩子最深层次的爱和幸福

每周六/日开启【阅见读书会】,让更多的家庭加入到学习,成长为彼此守护型的学习型的家庭,为孩子健康成长全方位铺垫……

每日开启【喜悦呼吸】,让乐培的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学会正确地呼吸,每天一饱满、敞开和连贯的呼吸模式去生活……让我们有积极稳定情绪,良好的情绪素养……

 

 让每个孩子可以有尊严的学习和生活是乐培心理的核心理念……

 

课程咨询与联系

嘉汇:0571-85135090;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路179号嘉汇商务大厦1101

滨江:0571-88922897;杭州市滨江区新联路202楼乐培心理咨询室A

手机:13386508065(同微信)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